Friday, February 27, 2009

还原视力只要一副Wayfarer


photo by wind
即使视线模糊遇人不淑我也不愿意让眼镜贴近我的鼻梁,如果我没有得到巨型胶框眼镜Wayfarer。就让近视250度的左眼继续对不起正常的右眼,丝毫没有妥协之意。

美国眼镜品牌L.A.Eyeworks的广告标语:「每张脸都是艺术杰作,值得一个好的画框。」 今天要说的无关L.A.Eyeworks的痛痒,Ray-Ban的Wayfarer才是主角。都说「时装潮流20年一转」,Wayfarer果然今朝回魂。

时为1961年,奥黛丽赫本的脸蛋成为Wayfarer墨镜的领土,在《蒂凡尼的早餐》片中,巨型Wayfarer遮住了她的巴掌型小脸,早餐的内容倒成其次。更早以前,1954年好莱坞末代绝色红伶 Kim Novak被撞破与Wayfarer暧昧漫步法国街头。还有,美国二战后红极一时的性感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手上一副Wayfarer犹如把玩她的性感小道具。就连现代普普艺术大师Andy Warhol也戴着它招摇过市。


这副号称「20世纪中最为不朽的时尚标物」,我又怎么能不千方百计弄来一副,黑色、尺寸是我喜欢的54mm,大得霸道,卸掉墨镜片,装上有度数透明镜。据说,它还有另外3种较小尺寸,经典颜色还有低调到近乎墨黑的琥珀。那天下午,我就看见它被锁在玻璃展示柜里,过不了多久就被一男人给买走了。

隔了半个世纪再认识始作俑者Raymond Stegeman也不迟,皆因这57个年头也还没有谁可以媲美秀出另一个好样的。1952年设计,堪称一场挑战颠覆战,推翻当下眼镜一律金属材质的独裁局势,肆无忌惮启动塑胶材料好玩时代。古早时尚来到今时今日仍然精准无暇就是设计经典,没弄明白什么是「18世纪埃姆斯椅」和「凯迪拉克尾鳍」风格没有关系,一定能看懂线条俐落、材质讲究,谁要戴上都是好看,再丑也有几分气质。

历史的集体情绪引发的羊群效应至今余震连连, Johnny Depp、Corey Feldman、Jack Nicholson、Kate Moss、Anna Wintour和 U2乐队主唱Bono;还有更早以前的John Lennon、Bob Dylan、James Dean、John F.Kennedy、Roy Orbison纷纷击败物件性别论,以不同表演藉口戴上Wayfarer,其实谁会在乎那近乎纸片般薄弱的自圆其说。

追溯到Wayfarer隶属的Ray-Ban公司,又是一场经典品牌半途差点夭折的创业故事。1853年美籍德国裔商人John Jacob Bausch在纽约,事业濒临破产之际获得好友Henry Lomb以仅有的60美元相助才得以让不败经典之作Ray-Ban诞生,公司当下易名为Bausch & Lomb。

经典事故发生在1923年,话说John MacCready空军上尉乘坐氢气球飞上天被太阳灼伤了眼睛,逐要求Bausch & Lomb研发飞行员专用的护目镜。1930年,金制框架和墨绿色玻璃镜片将红外线、紫外线一丝不漏完全阻挡的墨镜研发成功,美国空军部队试用结果满意正式收入囊中成为飞航员标准配备,就唤作「Aviator」 (领航者)。1937年易名「Ray-Ban」(阻挡眩光之意),正式推出市场。

二战时期,美国空军戴着这个设计形似苍蝇眼睛的Aviator飞行,超酷兼且格外醒目的形象让人追捧。听说当时飞机缓缓降落在菲律宾海滩上,百胜将军五星上将Douglas MacArthur穿着军旅皮夹克、嘴上叼烟斗、鼻梁上架着Aviator,身躯笔直往机舱外一站,那种英姿潇洒、那片气氛豪迈、那场战斗年代,在记者们按下了快门隔天, Aviator墨镜瞬间疯魔全球,战斗将军恍如成了时尚代言人。

Aviator的渗透影响力一跃上了大荧幕,历代证据是《蝙蝠侠》《珍珠港》《断箭》《落水狗》《搏击俱乐部》《布鲁斯兄弟》《壮志凌云》《上海滩》《猎鹰》。。Tom Cruise、周润发、刘德华人人脸上一副;李小龙、Michael Jackson也不甘人后。

别误会Aviator是Ray-Ban的镇牌之宝。「Wayfarer才是史上最卖得的。」他们的Brand Director Macello Favagrossa曾经如是说。

Thursday, February 26, 2009

Interview #1:

monsterking x 洋葱设计

一个懂得玩味生活的设计师制作出来的作品肯定也处处好玩,听洋葱设计Onion Design Associates创始人Andrew黄家贤说设计,让人明白在这个量身订制的创意年代,就算一个字也需要斤斤计较。

叫洋葱设计,不是因为公司形象呛得叫人掉眼泪,它绝对是一间友善的公司。那么,为什么是洋葱?Andrew说:「叉烧饭加了什么会变成黯然销魂饭?」答案在星爷电影已经揭晓,是洋葱。从香港舞台出发,辗转登陆台湾的Andrew,即便公司名字的发想让人莞尔,但所有的好设计不也都叫人莞尔续而回味无穷吗?

Andrew 25岁时半路出家赴美国学设计,专攻字形设计,毕业自University of Houston ,BFA Degree in Graphic。今天,他的客户群来自各个产业掷地有声的企业品牌,涉足之深从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网页设计到品牌识别。。。click上www.oniondesign.com.tw你就可以感受到生活处处可见洋葱创意的力量。

Andrew以略带港腔的口吻说:「设计就是沟通」。和他说话能感染到他的活力和自信,他又说:「设计解决功能性问题」。他很懂得玩弄视觉感官,大玩特玩,玩出香喷喷的色香味俱全。

洋葱设计看起很舒服,干干净净的,Andrew说:「这叫极简。简单不等于极简,简单有时候是种boring。」看似简单的风格,里头讲究的美学原则著实不是件简单的事。一群字体,不同的字形、行文、间距,都有自身的表情,看似可以被忽略的,其实更需要认真对待,总合所有的元素,就是漂亮的空间比列,极简的平衡画面。

Andrew擅长和字体们玩耍,他说:「字体的变化就象不同性格的物件,挑字型犹如筹拍一部意像电影,需要选角试镜。你要古典、历史人文还是浪漫感觉,都可以用字体在白纸方格中尽情演出。又或者以2种以上的性格角色,表现冲突感。」

洋葱设计是怎么执行创意的?
「不同于视觉性表演,洋葱的设计是先企划一套概念,再决定用什么元素来呈现画面。不能先取决于视觉感官来设计,通常是在脑袋安排好角色后,才用视觉审查作品的完整度。整合,是其中最难的部分,它负担融合所有意向的重任。」

一切创意养分来自生活,睁开眼睛点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说难题,Andrew说那是自我要求对手中案件的熟悉度,要熟悉控制各种媒材,还要时常掌握市场的接受度。

未来,Andrew要企划设计书籍,再想一些好玩的主题来包装各种设计人,他拒绝被出版社和市场品味的走向左右,坚持独树一帜。创意人如他就是要在浮躁不安的空隙,寻找机会去搞怪,每一天也要做点不一样的,就像棵洋葱般一层一层往下探寻,将最普通玩弄到极致。

设计作品介绍
「DIY Culture自己干文化」
作者展现了90年代文化如何将制度化下的失业者、被限制自由以及被法律禁止的快感转化成充满多样、积极正面、说服性的欢乐嘉年华革命。书籍设计沿用概念性(concept)设计,从封面、内页,到使用纸张材质,把当时的叛逆感完整包装。


interview/king chang . text/cloud
文字原载于 http://monsterking.com.tw/onlinestore/interview.php

p/s: 创意产业一直是我觉得很棒的领域。没有经过铺成,半夜12点闲荡,友人v要我随眼润稿,意外启动替台湾自创设计品牌monsterking写稿之源头,时间紧迫隔天赶紧传稿。thx原稿提供资料,thx warren传来好用线上转码,让我轻易将简体转繁体。

Monday, February 23, 2009

比爱情还痛

早上机场送行回来我继续睡了一觉,梦里家里电话响,我拿起话筒,听见公公唤我,我睡得更沉为了仔细聆听熟悉的说话。梦里我对爸爸说:「阿公没有死,他是失踪了,他刚才打电话回来了。」夜里听i-Pod打算睡觉,眼泪不停掉下来,是想念公公?或自己?

北京echo说:「想念过世的老人而哭,其实是哭自己。哭被疼过爱过的感觉。」

9年前公公离开的那天5月,我在台湾回不来。你摸摸我的头说:「别哭」
能够拥有,9年很长。足够储存3瓶眼泪。

停车场拾得2个笑


photo by cloud
往停车场取车,抬头看见一外来建筑工人站在古老城墙窗口处。把放进车内的相机取出,往上拍,他一动也不动,嘴角裂成一朵笑。动作太快忘记调光圈,他已经往里头走。我站在墙下大声呼唤,比着再拍一次的手势,他走近窗子,再朝着我笑。

最美的模特在生活里


photo by cloud
在路上,我总能遇见给我微笑的人。
我问老爷爷可以拍张照吗?老爷爷径自走到两张古旧理发椅中间坐下,露出慈爱的微笑认真看着我的镜头。我问修补鞋子的爷爷可以拍张照吗?他没有回答,看着我,嘴边裂成一尾笑。我问卖猪肉的爷爷可以拍张照吗?爷爷嘴角一弯笑着说:「可以可以,你从哪里来?」


摄影家柯锡杰说:「最美的风景在心里」。我总是遇见最美的模特儿,在生活里。

革命的入场卷 先认识CHE

旅行的目的可以有很多种,有些人担心一辈子时间的长度无法走完这个世界,所以登机口、出口闸进出徘徊。有些人借旅行之名拉扯生活的宽度,准备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想有绝对的必要。正当我们窃窃密谋一次短暂别离看似不可原谅奢侈远行思索生活意义为何的时候,那个年轻的切.格瓦拉已经骑着摩托车向拉美洲呼啸而去。

我喜欢他这样的随兴行为模式,那是我不敢轻举妄动的想像。我开始思考活着的态度,确认随兴而为未必不是件好事。书写切,其实也不需要书写的理由,就像旅行并不需要理由,只需要上路。

切,是革命。如果你承认这个世界还存在压迫和不公,你就得要知道这位死后头像被以资本主义之名侵蚀畅销世界,生前恨透资本主义的古巴传奇革命家切。

革命,对于被囚困在钢筋水泥的办公楼里的人类来说究竟是什么?我们最擅长以革命之名说服自己在产生厌倦的工作路线图上跳车逃跑,其实那仅是个人主义因子在作祟。

如果你还不知道谁是切,你一定也曾经在哪里遇见过他。他频频在游行抗议街头出没;他也出现在嘶吼世界和平摇滚音乐会的大型电子屏幕上、在机场匆匆一瞥的流浪客背包上、在书店角落架着黑胶眼镜全神贯注阅读的学生手上、在泰国在越南竞价厮杀的仿冒成衣地摊堆里。。。你以为这颗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之一、头戴别有五角星游击扁帽,鬈曲长发,满脸络腮胡子的红黑头像是当今另类时尚模特吗? 他是人人心里面或察觉或不察觉但存在的英雄主义执行者-古巴革命家:埃內斯托.格瓦拉.塞尔纳(西班牙语:Ernesto Che Guevara)。

切的革命因子从小发作,小时候就罹患严重哮喘病,他硬组球队带着气喘药去玩那种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美式足球。23岁,他从医学院休学一年,吻别初恋情人,和药剂师好友骑上摩托车展开8个月1万3千公里环游整个南美洲之旅。途中,他们在秘鲁一个离岛的麻风病人村做了几个月义工。面对因病扭曲的脸得鼓起多大的勇气才敢以正视?在那个医药资讯匮乏的年代,人们对于麻风病有太多的无知恐惧继而不人道对待将他们孤立。切在麻风病院踢了一场足球之后,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这听上去像是毫无意义的愚夫之勇,但这会给那些人带来心理上无法估量的好处,他们通常被人当做野兽一般,而不是被当作人。」

切说:「要了解一个民族,不能只凭借参观天主教堂、当地的神庙、博物馆甚至是什么圣母显灵地,这些只是最表象的东西。在医院里的病人、监狱里的犯人或是忧心仲仲的路人身上,才会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真正灵魂,你应该去跟他们交朋友。」1

当切一次又一次在旅途上遇见腐败政权剥削、践踏无知的奴性,他把「我的志愿」从「当个著名的研究者」换成「为人类服务」。在往后的革命日子里,他一步步走向牺牲去实现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当我们在追逐金钱以换取限量名牌包所带来霎那快感的时候,切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得用金钱来酬谢所做的任何工作。他反对个人主义,即使在他担任古巴银行总裁时期,他拒绝了哈瓦那大学教授的邀请因为被支付讲课费、他重罚了那个自作聪明将鸡蛋、奶油和肉类擅自送到他家厨房的家伙、他喝令下属在两个小时内从崭新的美洲豹小汽车里滚下来、他把下属手表上的金表链摘下,并写了一张收据:「古巴银行感谢你的捐赠。」无可否认切幽默,他在革命路上写给母亲的家书注明说:「信纸上的这些污迹并不是我带着血的泪水,只不过是番茄酱。」

我们看见他穿着军服和他极为崇拜的毛泽东主席微笑握手,我们好奇他半夜接见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谈了些什么哲理?我们看见他打赤膊在码头卸货、在农地砍甘蔗。突然他悄失了!他把招牌胡子剃掉、把鬈曲长发剪掉,叼着雪茄化身成像马龙·白兰度教父造型以躲开情报人员的注意。17天后,他来到了尼阿卡苏河畔的游击基地。

我们更加迷恋切了。正如《切.格瓦拉语录》编者师永刚受访时说:「切在全世界已经成为反叛、时尚的符号了。你看他的敌人,在他反对过的美国,无数的年轻人崇拜他、模仿他。法国人上街游行都举着他的照片。 年轻人喜欢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反叛”——他出生在上流社会家庭,却选择了共产主义,到世界各国进行革命。作为无产阶级的领袖,他又很时尚:喜欢抽雪茄、摄影、打高尔夫球,而且非常风流,革命路上艳遇无数。他的热情、自由,甚至放浪,都是很多年轻人迷恋他的原因。」


革命和品味相互对立看似乎矛盾,在切身上不起冲突,那是他一种忠于自身爱好的原则,如同对待革命一般原始。 他裸着上身戴着劳力士表,穿着宽大军裤,侧身半躺在凌乱的床上喝着巴拉圭马岱茶,他性感。他銜着古巴雪茄画战略路线图写游击战手册抄诗集,他是作家。他随身带着5台摄影机在革命路上前进,他拍摄人像和夜景,他是摄影师。他是梦想家,他相信自己相信战友有能力推翻压迫人民的政权。他是残酷的军官,他说叛变革命的战士只配一死。


1967年,切39岁,以被形容为像耶稣般神圣的遗容死在革命前线枪弹雨林中。 切说:「当死亡不期而至的时候,让我们欢迎它吧,只要我们战斗的呼声能被一个乐于跟随的耳朵听见,那就会有另外一双手拿起我们的武器。」2

是我们神话了切?还是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以支持我们继续活在混乱的前线日子。40年后我们窝在被窝里读切。切说:「在这个人类最不合理的时代,我们都被痛苦征服了。」 3

我们读切,读得热血沸腾,灵魂群起起义赴一场无法改变不合理时代的旅行。

注1:引自《切.格瓦拉语录》第199页
师永刚、刘琼雄、詹娟编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注2:引自《切.格瓦拉语录》第185页

注3:引自《切.格瓦拉语录》第034页

我的名字 你的姓氏桥



photo by cloud
摄氏34度高温人声车声依旧以高八度的音量在咆哮的典型午间,我躲开自行车三轮车的按铃声,尾随热爱摄影认同文化建筑遗产需要被保护的槟城男友,踏上姓氏桥。生活原型毕露,岁月沧桑扑人而来,那是孤独的差点被遗忘的淡淡海风吹。我恍惚了一下,恬与噪在一步之间,前跨一步天水一色是过生活,后退一步言语笑骂是讨生活,取决在于那一前一后一左一右。

前辈记忆里环境脏乱私党出没的姓氏桥,昨日鼓噪岁月在流失的日子中日潮封层,姓氏桥今日像个安于现状不得不让人另眼相看的老者,步伐蹒跚走过半个世纪拎着发黄的平面记忆,今天肆意准时站岗向南守候槟城乔治市渡轮码头。

姓氏桥不是桥
姓氏桥不顾名思义,姓氏桥不是你以为的桥。
19世纪末,一群人从中国千里迢迢南来在这里落了脚,他们靠海居住出海捕鱼,来者越来越多,沿海陆地匮乏,一座座沿着海上渡口建筑而成的「海底厝」(闽南语)被搭起。住在「海底厝」的海上人家,他们依姓氏群居、按照各自的闽南乡里形成一个个「桥」:姓林桥、姓周桥、姓陈桥、姓杨桥、姓李桥,世世代代寄寓在这里,就像世代居住在陆地的人家,年轻人闯荡江湖去了,留下老人与海,和小孩与狗。这60户看似简陋其实简单的人家与天和水浑然成一家,这比起在墙面挂上一幅山水画来得一种生活的真实。

姓氏桥每座桥头都有一座庙宇,从原乡飘洋过海随来的神明在此看尽人生甘苦庇佑百年。这些和吊脚楼十分相似的海上木屋向海中央申展出去,唯一和陆地紧紧相连的就是宽度有限的板桥,踩在一块块斑驳吱咯作响相信牢固的木板上,穿过板隙偷窥平静无浪的海面。我小心翼翼踩在板上,迎面而来小孩踩自行车、少年骑摩哆车缓缓擦身而过。我举起相机瞄准篱笆内对着镜头抓狂叫嚣的小狗,转头看见置身事外昏昏欲睡的猫咪。远处摇摇晃晃来了一个胖婆婆,举起一只手似要挡着自己脸孔上下遮晃,是要避开我的长焦镜,我把相机放下,还她一个茶余饭后好自在。

作家欧阳应霁说:「敬老,原来就是尊重人文创意的传承,尊重人尊重自己。」

继续往前走,来到渡头的尾端,看赤脚的小孩,问他在干嘛,遞来一支装上饵的长鱼竿,脸上汗水汩汩笑着说钓鱼。旁边大人打赤膊话家常、整齐排列靠岸的鱼船、废弃的躺椅,那些人那片天那群浪花那阵海腥味和黏澾澾的风,都要叫人举起相机按下快门,摄录生活构成的一种文化的气息。桥上的人,看与被看,都是过瘾。

姓氏桥,屹立在海墘街充耳不闻老街道讨生活吆喝嚷嚷;老得从容,老得精彩。